欢迎访问经济瞭望
设为首页 | 手机客户端下载 | 繁体版

槟榔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湖南湘当有味独树一帜地开创了营养融合品类新格局

来源:经济瞭望 发表时间:2018-10-15 10:39:17

众所周知,我国台湾、海南、广西等槟榔原产地都有嚼槟榔的习俗,台湾更是发展出闻名世界的“槟榔西施”文化。但在湖南人面前,他们通通相形见绌——据统计,台湾约 10%的人口有嚼槟榔习惯,而湖南人嚼槟榔的比例达到 38.42%,其中 30 至 40 岁人群更高达 50.36%。

而反观槟榔之所以没能像酒精、烟草与咖啡那样传遍世界,可能主要还是因为槟榔、石灰加蒌叶的复杂组合地域性太强,只能在槟榔原产地周边流行。

不过,这个说法也站不住——中国古代槟榔食俗的分布范围就已超出海南、广西等原产地,遍及大江南北,而食用槟榔干果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出现。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就已学会嚼槟榔。汉晋之际,孙吴等政权的文士在开发南方的过程中发现了来自交州(今越南地区)的槟榔和吃法。槟榔难以保鲜,但这并不足以阻却文士们对它的热爱。嚼食越南干槟榔很快成为士人显贵的风尚,在六朝大为流行。

而史书中也多处留下了槟榔的踪影——《南史》记载,名士任昉的父亲极爱吃槟榔,孝顺的任昉本来也爱吃,却因父亲临终时没吃上一口好槟榔而与槟榔结怨;晋末大臣刘穆之年轻时家庭贫困,生活却相当奢侈,到老婆家蹭饭不忘讨要槟榔,遭人嘲笑。齐梁豫章王萧嶷的遗言更写道,他死后的祭品只要“香火、槃水、干饭、酒脯、槟榔而已”。

北魏农书《齐民要术》对槟榔及其制法、吃法的记载,“扶留藤”即蒌叶。唐代之后的药书普遍出现槟榔防瘴气的说法。但魏晋时期对槟榔药用价值的描述仅止于消食和驱虫,防瘴气显然只是后人对这种域外习俗的脑补。

隋唐年间,槟榔食俗逐渐从史书上消失,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再次转向北方。事实上,直到清末,嚼槟榔的习俗一直留存于中国各地。

在明人所撰《竹屿山房杂部》中,槟榔已是一种工艺复杂的养生食品。《红楼梦》第六十四回有贾琏向尤二姐讨要槟榔的情节。清人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说,北京士大夫爱吃槟榔,常将槟榔与豆蔻、砂仁一起放在随身荷包里。清末的《庚子西行纪事》则记录道,西安的酒楼和北京一样,都会在客人用餐后端上槟榔碟。

南宋人周去非在《岭外对答》中写道,闽南与广东、广西是当时槟榔最盛行的地区,吃法也是最原始的蒌叶石灰。原因不难理解:广东、广西临近槟榔主产地越南和海南,闽南的泉州、漳州则是宋明海上贸易的中心、南洋货物的集散地。由于受到槟榔习俗发源地越南的影响,他们吃法也更加原教旨主义。

闽广地区的槟榔习俗一直保留到清末民初。明清之际,闽粤移民把槟榔移植到台湾,台湾人的槟榔习俗由此而来,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风俗——槟榔西施。

受到影响的不仅是吃法。早在秦汉时期,槟榔就是越南地区结婚时招待宾客的礼品。从宋代的《岭外对答》到清代的《广东新语》都可以证明,广东人习惯用槟榔招待宾客,一直是当地婚礼必备。

现如今的广东和福建人早已不吃槟榔,而湘潭却将槟榔习俗保留了下来,槟榔加工更是湘潭政府大力支持的特色产业,湘潭槟榔更是将湖南成功改造为国内最大的槟榔消费地,相信日后还会有更多的像”枸杞槟榔“一样的创新性营养融合型品类。

 



新闻 财经 科技 娱乐 生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QQ:31198728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681102741 
经济瞭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